小镇随想

梦貘 2022-06-13

前言:去小镇逛了一圈,有感而发,故有此记,对于文章中不严谨及表述不恰当之处,深表歉意。

因为要协助朋友进行一些拍摄任务,今天去小镇走了一趟,因为从小在城里长大,很少有机会去乡村转转,因此有一些感触。随手写下来,聊以记录。

我的家乡是座小城,我一直把它戏称为“十八线小破城”,以为它已经足够的不发达了。今天去镇里逛了一下才发现,原来时间的流速,在城市里和小镇里是不一样的。

其实取景是去村里,但要经过镇上。镇和村给我的感觉好像都差不多,那就是人很少,很安静,而且时间流速很慢。

因为人不多,小镇上的建筑也不高,以二层、三层的小楼为主,一排一排的。这样的建筑布局划分出了很多街道和很多沿街的门面。但由于商业并不发达,不需要那么多门面,所以很多人索性就把门面当成一个很大的客厅了,从外面稍微瞄了一下,里面摆的有茶几和电视,还有人在里面停着电动车,空间很大,但也有种空落落的感觉。

说到电动车,小镇里还能见到很多带防晒棚的,现在装有防晒棚的车已经不让进市区了。

从镇里走出不远就是村,路很窄,是水泥硬化路面,仅容一辆车通过。莫名想起了以前驾校教练跟我开的玩笑:你这个开车技术,以后不要去农村(我开车走不直),不然就先和村支书搞好关系,不然回头你的车掉到路下面了,没人帮你抬。现在看看,要是我开车从这条路上走,还真有可能掉下去。听别人闲聊,说某某地上个月的路也修好了,不再是泥巴路了。想起了国家的“村村通”公路政策,这是个好政策。

看到一座小水泥桥,两边装了护栏。朋友说这个地方以前是没有护栏的,经常有人喝醉了酒从这儿走路,不小心摔下去就送命了,所以后来加了护栏。

路的两边都是田,种的水稻。我问朋友,现在种地大概能赚多少钱?他说一天大概一百多。那一个月就是三千多,在我们这座小城,其实也不能算是很低的收入了。我不禁感慨,说其实住在村里也挺舒服,环境和空气好,有自己的房子和小院子,可以随便养点小动物,一个月还能挣三千多。

他说我想的很美好,但村里其实很不方便,取个快递都要到镇里。我说骑个电动车也就是十分钟的事。

但后来我发现我这个说法多少有点想当然。听到朋友和长辈闲聊,问为什么不去赶集了,长辈说这两年有点走不动了。

村里给人的感觉确实是比较寂寥的,很多房屋都荒废了。我和朋友在路上闲逛,口渴了想买点饮料喝,就找了一家小卖部。

那个小卖部里确实没什么东西,也是空荡荡的,一个年轻人坐在店门口乘凉玩手机,旁边趴着一只狗,睡得很舒服,我们走进了也不愿意动。我笑称那个狗是“懒狗”。问那个年轻人有饮料吗,她说有,从冰柜深处翻出了一瓶冰红茶,然后有点歉意的说,冰红茶只剩下一瓶了,还有一瓶雪碧。

离开店后,我开始吐槽,说这个店看起来也没啥生意嘛,他们开店是不是不赚钱啊。朋友说前几年还好一些,近几年留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,你没看见他门口放的饼干箱子都有点落灰了。朋友说现在这种小卖部都是在过年的时候进一点东西,卖给回来过年的人。

走在村里的路上,还有一个感受就是,小动物真多。看到了很多随地乱跑的鸡和鹅、不怕人的鸟,还有狗。人从鸟边上走过它们都不怕,不知道为什么。

村里确实养狗的人很多,而且有很多是大狗,有的不拴绳在外面乱跑,我见到会稍微感觉有点害怕。

我问朋友,鸡到处乱跑,如果跑丢了咋办?他说大家几乎都能认出这是谁家的鸡。我说我感觉鸡都长得差不多,这怎么能认出来,他说鸡一般都是一群一群行动的,比较好认。

野猫也很多。有一只猫甚至在朋友长辈家的柴房里生了一窝小猫崽,我瞄了一下,一共有五只。小猫还很小,但很可爱,试图爬上一个高台子的动作蠢萌蠢萌的。我试图靠近的时候它们会躲我,但似乎也对我有点好奇。听说过一种说法,猫会把人看成是一种体型巨大的猫,不知道是不是真的。老猫就在房顶上卧着看我,估计我如果靠得太近,它就能很方便的从上面挑下来挠我。

(图:五只小猫)

我们去柴房看小猫的时候,还被长辈说了。长辈说柴房最好别去,里面有蛇,好几米长的大蛇。朋友笑着说,既然有猫,咋会有蛇?但长辈说自己看见过。还说有人收蛇的,一条蛇能卖好几十。我问是不是收去泡酒,但长辈耳朵有点背,没听清,于是也没回答我。

村里的墙体广告也很多,有的是手写的,有的像是机器印刷的。内容有政策宣传,也有商业广告,但共同点是时间跨度很大,有的还有刮掉重复写的痕迹。比如有天翼3G的宣传广告,鼓励大家从2G升级到3G,还有说依法缴纳农业税是义务的。我记得农业税在2006年就取消了。还有一条标语是说女儿也是传宗接代。

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儿就是,我在路上碰到了两次男科医院的广告,仔细看了看地址,好像是我家附近的那家,不禁感叹他们还真是厉害,广告都做到村里去了。

有的墙上也有小孩子的涂鸦,路上看到有个门上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:“我对不起中国”,忘记拍照了。我在想,如果拍下来了,这张照片作为一些文章的头图应该会很合适。

说到小广告,还有一个事情。我在街上看到了很多写着“皮影”的小广告,不禁好奇:虽然本市的皮影确实小有名气,但有到这种在大街上经常能看见广告的程度吗?逛着逛着,看到了一个比较特别的广告,上面写着“皮影收魂”,猜测或许是当地的某种民俗,出现频率很高的“皮影”广告,应该指的也是这个。随即掏出手机搜索关键词,却没找到什么信息,或许是比较小众的民俗吧。

回来后问了另一个朋友,也不知道,但建议我去贴吧和天涯上搜一下。虽然没搜到东西,但还是感慨一下,这个思路或许很正确。我决定下次有机会还是去问问当地的老人,他们应该比较清楚。

突然在想,有些民俗的保护,还是需要这些老人的,他们知到一些做法背后的原因。

(图:“皮影收魂”)

在街上看到的最多的店,除了小卖部,就是手机店和棺材店。OPPO和小米的店开在一起,财大气粗的华为单独有一间门面。感叹有些时候时光在村里流动的挺慢,但在信息技术上似乎又很普及。

晚上吃饭的时候,一个长辈让我们帮忙看看为什么刷不了抖音了,我一看,手机上显示是2G网,我说是网不太好。饭桌上听到有人闲聊:

A:“不是我不会玩手机,我肯定给你的作品点赞”

B:“(开玩笑)还不是你的手机太旧了”

我在路上大概看到了三四家棺材店,做的业务都大同小异,寿衣、棺材、冰棺出租之类的,装修风格也比较统一,大抵和村里留下的还是老人比较多有关系。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对死亡是比较忌讳的,但看到这出现频率有点高的棺材店,我感觉或许有些人已经释然了。

完成拍摄任务回去的时候,朋友扛着器材。路上遇到一个人,问我们是来测量什么的,我们说不是来测量的,她又问我们是来钓鱼的吗?我打了个哈哈。等她走远了,我问,她是把我们当成测绘局的人了吗?朋友说不是,大概只是看到陌生面孔了,有点好奇吧。

*事后又去查了一下,“皮影收魂”的说法大概和这个故事有关,但不能确定,只是猜测。

本文阅读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