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评|工业时代的乌托邦

梦貘 2021-08-25

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。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,但整部电影营造的氛围非常棒,尽管它选择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场景,但这种氛围却明明白白的告诉你:这不是现实。

我认为1900是一种理想的化身。有点类似鲁迅先生说的“躲进小楼成一统”,但又不完全是。

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美丽且悲情的故事,1900在他的演奏中去往了天堂。他说得对,城市太大了,一眼望不到边。在岸上的世界里,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方式,成为任何人。但什么才是正确呢?发么才是真实呢?

现实中很多人都有选择恐惧症,我也不例外。说到底,选择恐惧症无非就是一种迷茫和害怕。迷茫于不知道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恐惧于承担选择的后果。

其实人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大的,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东西,就足以击垮一个人。可能在岸上的生活中,我们学会了隐忍,但这些终有一天会爆发。岸上的生活太快了,而1900只想演奏他的音乐。

看到豆瓣的评论区里说,导演是一个有尊严的时代遗老,我认为说的不错,从某种意义上讲,1900也是一种时代遗老。只是他们不是旧时代欧洲的遗老,而是一种“个人主义”的遗老。

怎么说呢,这种感觉不好表述,就是相对于物质生活来讲,他们更愿意选择精神。

1900追求的是一种干净纯粹。就像他灌注唱片那一次,第一次遇到了那个姑娘,他的音乐就成了专为她而演奏的,因此他不愿“让我的音乐远离我”。

像那次的演奏一样,他追求的也是一种有音乐的,干净纯粹的生活。

尽管他是由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煤炉工养大的,但他身上甚至没有沾染太多市侩的气息。当爵士乐的发明人向他挑战时,他甚至会为了对方的技术而赞叹和流泪,并且不愿意和对方争执。直到最后,那个人激怒了他,他还是以一种非常体面的,音乐家的方式击败了他。

1900最好的朋友甚至不是那个小号手,而是音乐。在他的心中,音乐应该是活的,有灵魂的。还是那次灌注唱片,1900看着从没见过的灌注机器,轻声嘀咕了一句“这会疼的吧?”。而当唱片公司的人说,这个唱片会被几百万人购买后,1900决定反悔了。

就像他认为孤儿院是一种牢房一样,他也一定认为唱片是一种牢房,把鲜活的生命和情感禁锢于其中,人们只能听到音符,却感受不到情感,可以说,在他的眼里,唱片里的不能叫音乐,只能叫音乐的尸体。

而小号手是一个更加鲜活,或者说更加有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人。他为了生计下了船,为了生活卖掉了小号,当他最终在船上找到1900,并且被问到:“你的小号呢?”的时候,他愣了一下。

是啊,你们岸上人总是想得太多,为什么?为什么?为什么?岸上很大,但也很复杂。说来好笑,为了生计而离开的小号手最终放弃了他的音乐,而放弃了名与利的1900,却在音乐中走向了死亡。

他死的时候应该是平静且快乐的,他在音乐中死了。

而康尼号,则会被生活的一地鸡毛缠住。

这个世界是个操蛋的世界,太多的可能导致了太多的不确定性,而1900,则在小小的船上为自己造了一个屏障,一个保护罩,至少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,他足够了解,他能够掌控自己。

虽然1900从未下过船,但他见过世界,他比很多人都清醒透彻,他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

看到影片的最后,我落泪了。为世界不能容下这么一个简单纯粹的灵魂而落泪。但我不会去想如果他活下来会怎么样,这个世界太肮脏了,会玷污他的羽毛。我不愿看到一个音乐人为了生计奔波,最终冷落了音乐。我希望他是纯粹的,在音乐中平静的死去。或许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好的结局。

偌大的纽约,偌大的世界,容不下他。

而影片最后,拿回了小号的康尼,又是否会继续演奏呢?看着他的背影,我想不会了,就是会的话,机会也不多吧。

用自己身上的金箔帮助穷人的快乐王子,抛弃一切去画画的思特里克兰德,在音乐中死去的1900。这个世界总是容不下理想主义者的。但正因如此,他的故事才显得如此吸引人。

“只要你还有一个故事讲,那就不算完”。

我们欣赏,正是因为我们得不到。人们热衷于自己还没得到的名与利,热衷于不存在的天国。

1900的名字甚至很随意,让人觉得可笑。正如现实中不会有任何人选择这个作为自己的名字一样,1900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中。

纽约矗立的高楼,巨大的蒸汽轮船,象征着工业社会。在人人都追逐名与利的快节奏社会中,能有一个1900更是难能可贵。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乌托邦,另一种生活方式: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。他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,他是这个时代的金子。

或许我们可以改一改《流浪地球》里的一句话,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:

“纯粹,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东西。”

总之,感谢导演用两个小时四十九分钟的时间,将我们从生活的一地鸡毛中救了出来,给了我们一个美梦。

写在后面: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立的flag:每个月至少更新一篇博文。暑假已经快结束了,可以说我干了很多事,也可以说是无所事事。最有意义的一件事,大概是和原子团合作,编写了《洪后防疫科普手册》的在线版(网站)。然后是把一篇打算写的中长篇小说的大纲整理了一下。最后是打算做一款游戏。

看看暑假我做的事,几乎都是在挖坑,但什么时候能填完,估计是遥遥无期。我这个人做事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分钟热度。想到一个好玩的事,马上着手去实施,恨不得当天就能做好。但细细梳理,发现要做成需要这么多时间,这么多麻烦的过程以后,热情就消退了。这个过程大概是三天。当然,以后可能还会捡起来,但也很难坚持超过一个星期。我做的很多事,学日语也好,写东西也好,都是这样的。

然后大概就是在家追番追剧看小说。欣赏别人的作品总是容易的,自己写却难得多。底曾经说,搞创作就是把自己解剖开给世人看。这个说法倒是不错。写作并不总是一件愉快的事。任何事都是想起来很快乐,真做起来会很痛苦。所以这个暑假我也没写过东西。如果硬要算的话,就是写出了游戏的剧情大纲。

这次看完电影,非常感动,于是决定动手写影评。但新建了一个文件,手指悬在键盘上,却迟迟难以按下按键。写作能力和脑子一样,时间长不用是会退化的。写作和表达是一种技巧,需要时常练习。几个月没有写东西,就已经让我感觉非常生疏了。但我还是逼着自己写了这篇影评,因为我怕我越不写,就越生疏,最后会丧失这种能力。

虽然它看起来看起来散乱,没有架构,,重复且不知所云,但毕竟还是写出来了。

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理,推特也好博客也罢,明明知道根本就不会有人看,但还是要写。估计是表达欲过剩吧。我想的就是,我写不写,那是我的事,有没有人读,那是读者的事。说不定我死后,这个博客会被某个伯乐挖出来,集结出版,然后我就成了文学大家呢,是吧(笑)。

本文阅读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