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点|“蝈蝻”的背后

梦貘 2021-05-01

前言:这篇本来打算四月份更新的,结果忙忘了……那就当劳动节献礼吧。

最近,“蝈蝻”这个词常出现在有关性别的新闻的评论区中,并在某种意义上成了“女拳”的标志。有人说这个词的出现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,也有人说它挑起了性别对立。不管怎么说,我认为作为一种舆论声音,它的背后一定有某种原因和意义。

有人说,这个词的出现是同态复仇和挑起性别对立。我很高兴大家能认识到这是一种“复仇”。既然是“复仇”,那么仇恨在哪里呢?这个仇恨就是男权社会几千年来对待女性的不平等和压迫。

“蝈蝻”这个词很难听。是,我承认。可男性们是怎么对待女性们的呢?“母狗”、“肉便器”、“公交车”……还有很多比这些还要肮脏下等的词汇被用来形容女性。这些词哪个不比“蝈蝻”更难听,而且更具侮辱性?而男性们却毫无顾忌的把它们用在女性身上。对待女性的这套话术系统经过世界各地的男性们几千年的发展,已经是炉火纯青了,无论是杀伤力还是侮辱性都极强。而女性们又可以骂男性们什么呢?“蝈蝻”、“屌子”,这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难听的词了。可和他们拿来对待女性的那一套比起来,却显得那么无力。

“母狗”“公交车”这些词脱胎于SM,它们作为无害的SM词汇并没有什么问题,但用在生活中,让它们支配你的思想,让你下意识的物化、贬低女性,就会出很大问题。SM可以是个人兴趣,但我相信,极少有人愿意一直生活在一种SM的环境中。

另外,说这个词挑起性别对立,我不敢苟同。只能说性别对立是个即存的现象,而这个词只是它的一种表现。而且,性别对立绝不是女性先挑起的。早在女权思想出现以前,男性们就在剥削压迫女性了。就中国来说,重男轻女思想、女性求职中收到的诸多限制,到卖女儿式的天价彩礼(从这个角度讲,男性亦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),无不体现着性别的不平等和对立。我不明白,为什么能有男性一遍堂而皇之的运用自己的性别优势打压、贬低女性,一遍又高声叫嚣:“你们挑起性别对立!”

其实在我看来,“蝈蝻”这个词的出现是有其积极意义的。

一方面,它可以让男性们学会换位思考。被骂、被贬低是很难受的。但他们才忍受几年啊?女性们数千年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过来的。男性们拥有优质的社会资源,享受着很多甚至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隐秘特权,比如,不被结构性歧视的权利。“死于安乐”,有时候这会让他们忘了还有人在遭受不公。而“蝈蝻”这个词的出现,很好的让他们体验了一把女性们的处境。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是坏人,总是有心的。如果能够切实感受到她们的痛苦,就会去帮助她们。因此,从这个角度来说,这个词的出现对于性别平等是有益的。

另一方面,它也是对男权一种有力的回击。现在,有人在试图用“女拳”“拳师”这样的词来消解女权的严肃性,试图让女权主义者们沦为笑柄。令人忧虑的是,他们的做法初见成效。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女性和女权的公开羞辱?而此时“蝈蝻”这个词的出现,正是对这种策略的回击。既然他们可以用嘲笑和羞辱来消解女权,那我们也能以同样的方式来消解男权。

有人说,性别平等靠的是包容和对话,这样加重性别对立对女权事业没有好处。这样的言论很正确,很中肯,可也很没有可操作性。女权主义者们不是没有试过认真讲道理,但结果呢?听的人很少。她们的声音太小太无力了,一点浪花都激不起来,所以不得不用这种激进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话语权。“冤冤相报何时了”,这话是没错,然而总是跪着也是没有出路的。每个人都应该自由快乐的生活,这时应然,但实然是,会闹的孩子有奶吃。这就是为什么非裔问题比亚裔问题在美国更受重视。因此我认为,女权主义者们,应该起来,用一种有力的方式为自己发声。

而且,在人们受教育水平更高的今天,我相信这个词更能激发人们的思考,而不是加重对立情绪。

我不鼓励同态复仇,但不得不承认,这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中发声的手段。

而且,我们要对“蝈蝻”这个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。这个词所剑指的,是一种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男权思想、制度和陋习,而不仅是针对当今的男性。诚如前文所言,大多数人,既是男权制度的施暴者,又是男权制度的受害者。

作为当代男性,也要好好审视自己,看看自己是不是这种同态复仇所针对的对象,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代入进去,感觉好像受到了冒犯,然后开始污名化女权。人的共情能力是很珍贵的,请不要去共情那些真正的“蝈蝻”,他们不配。

而作为女权主义者们,在使用这个词时,也一定要小心,不要让它变成一种刻板印象。引起性别歧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刻板印象,因为刻板印象,他们认定女性就该是温顺、柔弱、易于控制的。所以千万不要制造新的刻板印象,不要带来新的苦难。

最后,我想来谈谈女权事业本身。女权当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,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平权。但平权在当下的表现就是女权。就像大家都有一百块,有个人只有五十元。这时候要做到平均,就是要单独给那个人五十元,而不是给每个人都再给二十元。有人担心女性地位上升后会超过男性,甚至会压迫男性。这当然不是没有可能,但不是我们当今要考虑的问题。不管那个人是怎么想的,他想要两百元也好,他想把别人的钱都抢走也好。然而事实是,他什么都没有做,他只有五十元。

而且我认为,在当今的大环境下,我们还是需要极端女权。诚如鲁迅所提出的破窗效应,如果没有这些极端的声音,那么正常的诉求就很难被接受。毕竟,中国人和稀泥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。

尽管“蝈蝻”这个词和极端的主张可能会引起反效果,让人们对女权主义有负面的看法,但这些努力依然是值得的。平权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,但如果坐以待毙,那一定什么都改变不了。

我们的最终目标,是消解性别。让性别只是性别,无关能力、品格。不管是性别、民族、宗教信仰还是意识形态,都无法把我们分开。因为首先,大家都是人。为此,我们需要相互包容、理解。

总之,我希望女权主义者们都能温柔且坚定地走下去。这个世界的明天需要我们来创造。

而“蝈蝻”这个词,值得被裱起来,挂在墙上,供我们每天审视。

以上。

本文阅读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