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名道路与城市的神经末梢

梦貘 2024-01-16

前言:一个月更新两篇博客,我真是勤奋啊(划掉

前两天出门,骑电动车去另一个不太熟悉的区。

其实我这个人路痴,而且很严重。出了自己家方圆两公里,可能就要开导航。不然就会在这个自己生长了20多年但实际上并不大的小城里迷路。

所以用了缺德地图。不知道为什么,缺德地图很喜欢给我导航各种小路,有一段甚至给我导航到了一条土路上面。我当时一边骑车一边胡思乱想:高德地图是不是要把我拐去卖了啊。

最后当然是平安到达目的地。但走了很多之前根本没有走过的小路。还有一次没有听清语音播报,在某条无名小路上拐反了方向,跑到了人家小区里。

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坐着聊天,也没有太理我。我就掉头走了。那一瞬间有种感觉,好像是我短暂的无意的闯进了别人的生活。能很明显地感受到,当时我是“外人”。

其实在骑的过程中,心里还有个吐槽。就是缺德地图怎么对小路的认知,比我姥还清楚。

记得以前我姥带我出门,就很喜欢走各种小路。很神奇,她对这座小城真的很熟,去哪儿都能找到小路、进路。

不知怎得,思绪又回到了很小的时候一次去青岛的旅行。那还是绿皮火车的时代,慢悠悠的做了很长时间,到了青岛。当时是小孩儿,也不觉得累。当时还没有导航软件。到了当地的第一件事,是在火车站门口买一张当地的地图,这样才知道去哪应该往哪走。

我倒是能看懂地图,但是在现实中分不清东南西北。很庆幸能生活在这个导航软件已经傻瓜化、电子化了的时代,否则可能我独自出个远门都是个问题。

就是想到,在那个导航还没有软件化电子化的年代,对本地小路的熟悉情况,应该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当地人的最好标准。像我们家,在这座小城已经生活了好几代。我的祖辈对这里的大多数小路都很熟悉,我的父辈也对所有的大路都很熟悉。只有我,连城市的几条主干道在哪里,是什么走向的都说不上来。

就像是早些年,连军队进军到了一个新的地方,都会找一个当地人来当向导一样。

这种奇奇怪怪,乱七八糟,歪七扭八的小路,导航软件是不屑于,或者说没有精力去给它命名的。所以在语音播报里,它们就成了“无名道路”或“当前道路”。我倒是很乐意叫它们“无名小路”。总感觉“无名小路”和“苍蝇小馆”,好像是可以形成对偶的。

无名小路连接着苍蝇小馆,就像是这个城市最敏感最细微的神经末梢。一是无名小路,本身就是城市里最接地气的存在,而且四通八达,对大路的交通功能起到一个补充作用。

其实这些路不太像是路,倒像是鲁迅说的: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便成了路。这些路夹杂在楼宇见,田地间,出现在各种歪歪斜斜奇奇怪怪的角落,应当就是人走出来的。而且常走这些路的,应该就是那些熟悉的人。像我这样骑车走错路过的,叫闯入。

说无名小路是城市的神经末梢,还因为它对城市的变化是最敏锐的。一个城市的主干道,可能十几几十年都不会变化。但伴随着楼宇的拆拆建建,农田的使用权变更,无名小路却总是在消失又出现。它是动态的,最敏锐的反映着这个城市的更新迭代和生命力。

近些年的文学和史学,都开始更重视社会和生活。我在想,应该也有人去研究一下这些无名小路。

无名小路有着一座城市最敏锐的触觉,藏着一座城市最内核的精神。

本文阅读量: